电力需求侧管理(DSM)在全球已有约40年的实践,中国从20世纪19年代引进之后,随着电力工业发展、供需矛盾变化以及可再生能源超高速发展,DSM已发展到DR(电力需求侧响应)新阶段。面对智能电网、能源互联网技术发展及低碳能源和电力转型加快,本书创新性提出了DSM将由DR向供需耦合发展。本书梳理了DSM在全球发展历程,并从能源(电力)、经济、环境之间的平衡性、电力体制特点、全社会用电水平、电力供需特点、电源电网特点、需求侧用电特点等6个方面,对中国DSM起源、变革缘由、方向做了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分析了在DSM向DR再向供需耦合方向变革中,能源侧、电力供给侧和需求侧各自变化及相互融合程度,以及对能源、经济、环境中十多个要素的影响。
1.立意新。以电力需求侧管理在能源、电力转型新形势下如何促进电力低碳发展为主线,赋予了DSM新的内涵和外延,并将DSM与DR有机融合,从能源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角度,多方面分析探讨如何利用DSM新的发展框架解决中国电力新形势下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2.结构新。主要是指编写了全书导读。我们一方面需要节省读者的时间,让他们看到书的全貌,将书的主要形成过程、难点及解决思路呈现给读者,让读者产生共鸣;另一方面,将核心思路、主要内容放在全书导读中,也符合人的学习习惯,不会产生思维断层,让需要的书籍去到喜欢它的读者手中去。
3.系统观。一方面从时间维度去梳理DSM背景源起,发展阶段、新的政策要求和定位、内涵拓展;另一方面从空间维度去梳理DSM发展的四个动力维度,分别是经济维度、环境维度、能源维度和电力维度。
4.细节观。对多个易混淆名词释义、名词与名词的关系进行了解读。比如美国DSM现状分析中,厘清了需求侧管理(DSM)与需求响应(DR)的区别,以及从DSM到DR的政策演变,分析了即便是不同时期相同的政策,对DSM和DR都有不同的内容规定,为二者后续的发展埋下了不同的政策伏笔和逻辑演进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