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篇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与走势评析
“十六大”以来区域协调发展的情况与未来的政策建议
中国发展中的地区问题:总体战略与区域规划
改革开放以来五年计划中的区域政策:回顾与探讨
长三角区域
2007年长三角经济发展形势分析
制造业与生产者服务业的互动关系——来自长三角的证据
共享型市场、地方专业化与区域经济收敛——来自“义乌商圈”的证据
长三角地区的农业增长:结构变动、机制与效率
长三角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变动的实证分析
珠三角与海峡西岸区域
优化珠三角产业布局的对策建议
深圳衰退产业问题初探
珠三角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路及政策建议
香港回归以来的粤港合作
海峡西岸:推动“两翼”协作发展研究
环渤海区域
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的思考与建议
京津关系与合作发展
京津地区公共服务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
京津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区际比较
京津高端发展背景下河北省各市主导产业的战略选择
环黄海经济圈的成长与山东半岛城市群外向型经济发展
中、西部区域
武汉城市圈功能提升研究
长株潭城市群经济一体化历史进程
组建大西安整合大关中带动大西北
西部生态经济区划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关于成渝新特区的几点思考
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
东北区域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东北地区振兴的区域战略与途径研究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质变为新型产业基地的功能价值取向
2007年区域发展大事记
长三角区域发展大事记
珠三角及泛珠三角区域发展大事记
京津冀区域发展大事记
山东半岛城市群大事记
成渝经济区大事记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大事记(2003—2007年)
面对新形势耨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需要具备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国际形势,正确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科技进步的发展趋势,妥善处理影响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各种复杂和不确定因素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全面推进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能力:具备科学判断和全面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能力。
《领导干部决策大参考》针对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新变化,着眼于当今世界知识发展前沿,研究时代特征,把中国的发展纳入国际视野进行考察,并注重研究和借鉴其他国家的实践和经验,紧扣治国理政面临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针对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战略、历史、国际关系、社会、军事、党建等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由国内各领域最权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解,密切结合执政兴国、谋求发展的实际需要,对研究和解决重大问题、推动实际工作、探索客观规律,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对各级领导干部开阔视野、增强素质,提高领导水平和行政能力,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2007年,无论从全球经济一体化还是从全国的政策大环境上说,影响区域发展的显性重要因素可谓引人注目;区域发展也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重大变化。不同的区域发展状态不同,对于大环境的变化有各自的响应和应对战略。本书以区域分篇,突出不同区域整体的转型思路和发展特点。综合篇则对2007~2008年区域发展的大环境和总趋势进行了概括和前瞻陛预期。
从东部率先到区域统筹发展是区域发展战略思路的阶段性深化,2007年是这一变化的凸显年。本书根据不同区域的实践与理论解析,突出了这一变化的三条主线。一是中西部区域在区域统筹发展政策的指引下,明晰主体功能,积极承载东部产业转移,特别是在城乡统筹,建立“两型”社会上信步进入深化改革开放的前沿,成为对我国未来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政策先行试验区。可以说,中西部正在探索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从发展方式说,这是一种具有特点的转型。在这种动力的推动下,中西部与东部区域的发展落差已经出现减小趋势。二是东部在率先发展的模式上开始了大转型:从以出口导向为主的外向型经济,转向以提高自身经济实力,主动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开放型经济。20世纪80年代先行一步的长三角、珠三角,选择以深度改革开放促整体转型,虽然艰难,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已经依稀可见;后来者环渤海则乘势而上,抓住转型的机遇迅速崛起。东部三大板块转型各有侧重,但是以自主创新驱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大步融人世界经济仍将是2008年的主旋律。三是节能减排出现了空前的力度。以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为主轴,坚决、下大力气推行节能减排成为2007年的着力点。本书提出三种方式值得注意。一为北京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二为以天津滨海新区和江苏泰兴为代表的工业主导型城镇的发展循环经济模式;三为西部地区的节能减排与生态治理并进模式。2007年节能减排出现“拐点”,这预示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开始从控制污染恶化的趋势向全面改善环境质量转变,环境保护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